2013年11月19日 星期二

緣起



緣起

隨著台灣教育愈來愈普及,大家都有機會當碩士生!所以,那些年,我就當了碩士生既然當過碩士生,就一定要寫論文,論文的第一章,通常是研究動機,但無論研究動機寫的多麼精采,但大多數的人心中都有數:研究動機?我的研究動機就是老師叫我做這個研究,然後想要畢業好找工作!
就是如此,研究所時期求學的我,對於自己的未來特別徬徨,當心中的問題無法解答時,就只能求助於信仰了!我本身有宗教信仰,從七將軍廟到耶穌上帝,是一位堅持世上有神的人!每當碰到論文上的瓶頸時,我特別喜歡讀經來勉勵自己,直到有一天,新約、舊約、荒漠…等慰藉心靈的書籍看得差不多的同時…我又開始尋求了其它書籍,那天下午,在圖書館閒晃的過程裡,無意中發現了先生所著的千古奇書 - 古中國X檔案 以現代科技知識解山海經之謎
書中所述對於大學曾就讀航空系的我其實一點也不陌生,但礙於學業尚未完成,故暫時沒有深入研究下去!但從此開始,我的心中,不但有上帝、還有了黃帝!
畢業、退伍之後,曾幾何時懷抱著雄心壯志,希望能有一番作為,但在歷經幾翻起伏之後,本人最後還是聽「媽媽的話」,乖乖地去參加公職、國營企業考試!去在參加完考試後,煩悶之餘,想說去新光三越看三星堆的展覽散散心!大概也是受近期熱門節目關鍵時刻所影響的吧!北緯30度線,出現了多處浩大的世界奇觀、史前遺跡,三星堆文明就是其中的一個。
到會場買了票之後,我心中感到非常的幸運,因為剛好分秒不差的趕上了解說員時間,因她戴著一付牙套,我心裡稱她為牙套姐,帶著崇拜大姐姐的心情,進行了一場穿越千年的尋「蜀」之旅!
當然,牙套姐果然不負我心中的期望,對古蜀文明講解得鉅細靡遺,聽得我如痴如醉。但不巧就在導覽的倒數幾站,講到長得非常像方向盤的銅太陽形器之時(如下圖1所示),突然話峰一轉,說道:「寶傑哥說銅型太陽器是外星人的產物」,是嗎?並模仿謝哲青吐槽寶傑哥的口吻說:「不是的!」。

1:長得像方向盤的銅太陽形器

這時我就納悶了!新光三越辦了這場展覽,並且在海報上寫著神祕的北緯30度線,不就是為了讓我們來找外星人的嗎?而海報上的商業行銷策略也沒有錯呀!像我這類熱衷外星文明的熱血鄉民更毫不猶豫地買單了呀!為何主辦單位還要派解說員砸自己的腳呢?戳破海報上的謊言呢?更重要的是還把寶傑哥托下水了!
沒想到牙套姐此話一出,更加深了我對三星堆文明研究的興趣。幾星期之後,我竟收到錄取通知,趁此空檔,我不再聽媽媽的話去把妹交女朋友,而是情不自禁地拿起珍藏多時,丁振宗先生的著作-古中國X檔案以現代科技知識解山海經之謎。再次玩味之後,並與google到的資料、露天網拍買到的古書一比對,忽然發現,牙套姐VS寶傑哥,寶傑哥的理論真的比較有勝算!
為何呢?是因為三位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嗎?三位22k勝過一位MBA?還是N個嘴炮王欺負一位弱女子導覽員?這樣公平嗎?我又情不自禁要模仿哲青哥:「不是的!」。
小弟我可是有作功課的喔!最近有一個廣告,叫作「純粹喝咖啡」當下,身為丁振宗、寶傑哥粉絲的我,決定再寫一篇論文,「純粹寫論文」然而此次再也不是為了畢業證書而寫!而是為寶傑哥而寫,為協助平反丁振宗前輩而寫!
但是,無論最後如何,我依然尊敬牙套姐的說法。畢竟她是將心中想傳達的歷史認知表達了出來,而不是為了膚淺的商業目的!是敬業的表現。
從此之後,每天在google上搜尋有關丁先生與山海經的文章已變成我例行的工作,很幸運的,在今年的年節假期間,我終於從優酷上看到丁振宗先生於馬來西亞的演講,也追蹤到他新書-「萬水千山覓鯀堤」。只可惜台灣只有電子版,尚未有出版社代理此書,在與先生通信的過程中,發現他是一位如此博古通今的學者,並致力於尋求中國歷史始源的真相,無奈目前學術界大部份的學者皆無法接受他的研究成果。
在去年看完三星堆展覽之後,本人對山海經從事業餘研究已約有1年,而且深信,山海經還有「續集」,而這「續集」,跟三星堆文明大有關係,除此之外,歷史上記載的夏、商、周朝的歷史,可能超出目前我們的認知,因此,我希望建立一個國人針對山海經的研究平台,對於部落格上的文章,也歡迎各位先進批評指教。
在建立此部落格的過程中,首先要感謝的丁振宗先生,寫出能影響、改變中國人歷史溯源的曠世著作!這本書亦是伴隨我渡過低潮期的精神良伴

茲將山海經研究社獻給喜愛中國歷史的國人!

20134

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

前情提要 – 古中國X檔案的讀書筆記,作者對山海經奇珍異獸的解讀


前情提要 – 古中國X檔案的讀書筆記,
                    不同作者對山海經奇珍異獸的解讀。

現在的好萊塢電影,不知是為了商業目的還是怕觀眾於電影院一次坐太久,都習慣將大段劇情分割成N段或前傳、一部曲、二部曲…N部曲至前傳上映的時間,往往因資金調度或拍攝的準備相差了好幾年,若要於續集喚起民眾的記憶,最好的辦好就是做一小段的前情提要。
「古中國X檔案」成書於1998年,之後較少有支持以外星文明探討黃帝的相關書籍,直至2009黎玥采小姐「我反對這樣理解神話」— 千古神典迷檔一書出版後,才有一較正面的支持與回應。當然,網路上雖然有不少網友對小姐有負面的評論,認為她是抄襲先生的想法,甚至在書末的參考文獻,也沒列上先生的大名,但作為一曾為碩士生的我來說,抄襲對於作者來說,也是一種肯定,必竟天下文章一大抄,上google一把抓,不抄別人的,偏抄你的,這代表了什麼?至少就算我們不抄襲,寫過論文的都知道,如果不是理論的原創者,難免第二章要寫參考文獻,如您寫不到第二章,那恭喜您了!以您的聰明才智,跟本不必讀大學或碩士班,可以直接申請專利或拿諾貝爾獎了!
不過,請各位讀者放心,小姐書中的理論,雖然大部份與原著雷同,但還是產生了一些新的觀念與想法,並且於本人拜讀完小姐的著作後,雖然不能得到全部心中的疑問,但也回應了我心中初步設想的答案。
例如本人在還未見過的小姐的著書之前,看完原著的第一個疑問,就是先生為何不用甲骨文或金文來解釋文字,而是以現今的標楷體來拆解?標楷體的「帝」字是像架飛機沒錯,但「帝」的甲骨文與金文不是比較像飛碟嗎?所以,小姐對於黃帝文明之研究,還是有不少新的貢獻的!
 此外,我也非常喜歡先生的另一本書 - 「重排新解道德經」,鼓勵我們重視山海經,並倡導以「相對」的方式,以客觀角度,不重視對與錯的方式去探討問題!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達,阿姆斯壯登陸了月球後,大家開始對外星文明產生了興趣。世界著名的外星人理論研究學者馮丹尼肯也製作了一系列的「遠古外星人」探索劇集,自播出以來頗受好評我自認為「關鍵時刻」的粉絲之外,也是「遠古外星人」的忠實粉絲,並認為現在是以客觀的角度,從外星文明的觀點來看中國文明起源的好時機。
 在本書開始前,本人將以原著為主、小姐的著作為輔,摘錄並比較兩者的重要部份,以協助原著的愛好者,建立往日的記憶,並對初次接觸的讀者提供導讀。



「古中國X檔案」-前情提要:
1.夸父追日,是黃帝一項太空實驗失敗的紀錄。在這起意外事件中,沒有人傷亡。因為駕駛員    利用降落裝置「鄧」能及時逃離那航天璣,安全的降落在海面上。
2.女媧是一枚能在環繞地球的軌道上發設多枚人造衛星的太空火箭。
3.羿並沒有射十日,因為第一組十日在還沒有上天之前就已經被毀了。這也是黃帝的另一項太    空實驗失敗的紀錄。
4.黃帝曾經在日本的富士山試炸一枚氫彈。他的威力相當於美國轟炸廣島那枚原子彈的一百七    十八倍。
5.黃帝有一座核子發電廠,在青康藏高原的一座山內,如今可能還存在!
6.黃帝和蚩尤之戰是一場洲際、太空、核子大戰,最後由黃帝險勝!
7.大洪水的發生並不是天災,而是有策畫,人為的事件。 
8.上述這些事件發生在地球六千七百萬年前。
9.共工和相柳並不是窮兇惡極的怪物,而是卓越的地質學家。
10.鯀是一位卓越的土木工程師。當他挖深河床和築堤時大洪水還沒有發生。他的工作是準備        把將要到來的洪水疏散。
11.鯀被宰,被剖之後才產禹,但不是禹的父親或母親。禹不是鯀的兒子,鯀被宰之後並沒            有死。
12禹不是治理洪水,而是製造洪水。

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

山海經的續集?在哪裡?就從蜀王本紀開始吧!

山海經的續集?在哪裡?

在「古中國X檔案」26章末提到-周朝以前的歷史很多是值得懷疑的,就連司馬遷也說:「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在讀完原著之後,我重覆在想著一件事,除了山海經之外,有沒有其它古籍記載著大洪水到中國出現人類文明的演進紀錄呢?
在參觀完三星堆的展覽後,我對古蜀國僅存的歷史記載-蜀王本紀,提出了以下疑問?

疑問一:蜀王本紀的作者是揚雄是誰?文獻出處為何?
疑問二:各個蜀王的命名原則?
疑問三:古蜀文明與山海經有何關聯?

在此,容我先賣個關子!

揚雄的《蜀王本紀》其書已失傳,現存為明朝鄭樸的輯本,和常璩的《華陽國志》二書中所追記的古蜀佚事。

續集,就從蜀王本紀開始吧!

蜀王本紀斷代作業:

在研究蜀王本紀之前,我必須先將它分段來討論,以了解各朝代的內容,其中許多分段的依據,我相信可從華陽國志找到。華陽國志的作者常璩也是蜀國人,他對古蜀國的研究,自然也是沿續著揚雄《蜀王本紀》的資料,並且考證得更完整。當然,古蜀國的斷代工程早就有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完成了!由於本人的專業並不是歷史與考古,而是以原著對山海經的認知來描繪黃帝文明的史前時代,以下暫依本人研究的觀點來區分《蜀王本紀》中事件發生的前後順序。
如果你是七年級生,應該不會沒聽過微軟這款歷久不衰的遊戲「世紀帝國」吧!在尚未見過《古中國的X檔案》之前,我一直深信著人類的歷史是由茹毛飲血的黑暗時代、封建時代、城堡時代、帝王時代這樣順序的升級方式,但在拜讀過先生的原著後,我開始有種猜想,我們人類的文明,應該是倒著先從帝王、城堡、封建、黑暗時代,再從黑暗、封建、城堡、帝王升級回來的循環。
不管您相不相信,請再聽我繼續說下去,仔細研究過《蜀王本紀》後,本人發現揚雄是在極為沮喪的心情下寫成的,尤其是最後一段。他撰寫的《蜀王本紀》正是按照帝王、城堡、封建、黑暗時代的順序,最後加上一段緬懷先祖先烈的地靈人傑雜記。但本人最懷疑的一點,就是揚雄的《蜀王本紀》流傳至今,應不是完整的,好像還少了最後一段的結論?如果你是一位國文老師,一篇文章的結尾,尤其是講述蜀國歷史這麼重要的文章,結尾竟然是「宣帝地節中,始穿鹽井數十所。」,使我不禁想問,然後呢?這麼重要的文章,結尾竟然是告訴大家蜀國於漢宣帝時期有數十所鹽井,雖然古時候鹽井是國家重要的經濟命脈,但揚雄最後對蜀國歷史發展至今,卻無下任何結論?Why?難道是像《甘泉賦》、《羽獵賦》、《長楊賦》這樣諷刺漢成帝奢侈的文章嗎?這不無可能,但是您若由文章從頭看到尾,你會發現,若您是揚雄,所得的資料,除了司馬錯伐蜀較可信之外,皆是光怪陸離的神話,就算您是不可一世的大文豪,也難以定下結論吧!因此,請您暫時排開成見,讓我以原著的觀點看史前的古蜀文明。本人茲將《蜀王本紀》段落分割如下,並逐句說明:

帝王時代:即原著的續集,描述山海經於洪水製造後的世界與蜀王蠶叢、柏濩、魚鳧、杜宇、開明的任務。

建設時代:蜀王的十大建設,目的是為了開採地球的各項資源與礦產。

黑暗時代:我們所說的「帝」,已經回到原來的星球,造成無神明倚靠的蜀國文明走向了下坡。

雜記:收錄蜀國的古聖先賢、地靈人傑、物產豐隆的敘述。


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

Chapter1:帝王時代

帝王時代

在帝王時代當中,我們發現有五個重要的帝王,依文中先後出現順序分別是蠶叢、柏濩、魚鳧、杜宇、開明。不過,本人在此要依原著做個大膽的推測,非但不認為他們是不是帝王,而且更不是動物。在原著裡曾經提過,山海經是黃帝文明的外星人播放DVD記錄片給地球史官看過,爾後轉為文字的記錄,由於古人不像現代人有接觸過電力工程、航太工程、土木工程的相關課程,他們只能以眼見為憑再依所見過的動植物作假借為當時人們所能理解的事物,導致後代無法解釋的史官們只能稱我們的老祖宗是神話人物,除了神通廣大還法力無邊。以下本人將以原著的研究為主軸,對《蜀王本紀》中帝王時代的各帝王推理結果如下:

蠶叢:即山海經的「燭龍」,為一核子發電廠。
柏濩:即山海經的「柏高」,太空外星人母船與地球蠶叢發電廠連接的輸電系統兼太空天梯、地面上建有航空器的垂直發射塔與「灌灌」偵察機或纜車系統之合稱,泛指古蜀文明的指揮中心。
魚鳧:加上浮筒的水上挖土機。
杜宇:協助天下布土與治水、採礦用的航空器。
開明:為都江堰水利工程使用的海上浮動指揮中心。

2013年11月10日 星期日

1-1古蜀帝王之蠶叢篇


1-1古蜀帝王之蠶叢篇

歷史文獻中與蠶叢有關的記載
《蜀王本紀》:
蜀之先,稱王者有蠶叢、柏濩、魚鳧、開明。是時人萌椎髻左衽,不曉文字,未有禮樂。
從開明已上至蠶叢,積三萬四千歲。御覽引作凡四千歲。
蜀王之先名蠶叢,後代名曰柏濩,後者名魚鳧。
此三代各數百歲,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頗隨王化去。
《華陽國志·蜀志》:“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死,作石棺石槨,國人從之,故俗以石棺槨為縱目人塚也。”

為何我敢說「蠶叢」就是山海經的「燭龍」,就常理推斷,只是因為不同的紀錄員,對其看到實體景象或外星人播放的DVD描述與解讀之不同罷了!再來讓我們看《山海經》對燭龍的描述。

山海經·大荒北經》:「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燭龍。」

在原著的第六章有專門討論到燭龍與燭陰,燭龍代表著核能發電廠,而燭陰則是代表著能發電廠輸配線路與控制室。蠶叢與燭龍都有一種相同的特點,那就是「縱目」,然而,為什麼蠶叢、燭龍眼睛跟正常人不一樣,不是橫向排列,而是直向排列呢?很簡單,因為他們不是人,而是神!
從原著與遠古外星人的觀點來看,當時的山海經記錄員是看著記錄片DVD做抄寫的,若是像揚雄、常璩這兩位沒看過的作者,所搜集到的第一手田野資料,就是各蜀國民族從上古流傳下來的神話傳說,若是很多地方的人民都指著相同的神話故事,那麼就表示他們的祖先,曾經見到過類似《山海經》所出現過的神與帝。
當我思考到這裡時,沒有第二句話,我在google後,突然得到了靈感,請大家看以下圖1-1-1,這是一張夜間的核電廠照片。


1-1-1
1-1-1核電廠反應爐的夜燈來看,是否真如《華陽國志》的「縱目人」與《山海經》所說的「西北海有神,直目正乘」呢?而且還巧合的是,我們的核一到核四,不都蓋在海邊嗎!凡是蓋核電廠,就一定需要海水來來對發電機組降溫,不是剛好印證了「海神」嗎!然而,為何古蜀人稱核電廠為蠶叢呢?
請讀者先模擬腦力退化至3000年前的古人來看遠古外星人所製作的Discovery頻道,若您是古人、又被黃帝外星人選作是是史官的記錄員,你會對片中神奇的景像如何記錄呢?會不會是賈伯斯臨死前所說的WowWowWow!呢?我大膽地推測古人對當時象徵代表地區最大的「建築物」,即為官員所駐之地,若以當時的建築物來講,可能核電廠是最醒目的建築物,故稱為「帝」、「王」、「候」。由圖1-1-1遠遠的看,反應爐的外觀真的就像蠶繭一樣,圓圓胖胖的!而「蜀」字自古而來的象形就是由「蠶」簡化、演化而來的!若當時的蜀地反應爐林立,數量眾多,看起來非常壯觀,就像一叢一叢的蠶樹林一般,故稱為「蠶叢」,所以「蜀國」即「蠶國」可見此地之前常有許多核電廠駐紮地!
然而縱目,為何要縱目,而不「橫目」呢?其中的「直目正乘」,會不會是莫非是指核電廠反應爐上的夜燈呢?本人認為除了照明的功能之外,最重要的還是是「導航」的功能,主要是因為當時地球沒有文明,而反應爐又非常巨大,倘若被航空器或船艦撞上核電廠的話,那就不得了啦!車諾比核災的事件可能會重演。此外,我會肯定「蠶叢」是核電廠的原因,是因為那些年,我們一起玩過的PC game - 終極動員令,盟軍蓋了基地,蓋了電廠,才有了電,有了充足的電,才可以建設、發展、產兵!不是嗎?將「蠶叢」擺在蜀國上古的「第一帝」,其實也較符合文明發展的順序。
還有,我們也知道,眼睛總是一對的,請見下圖1-1-2與圖1-1-3
若古人從上而下俯視,將電廠看成臉,凸起來的反應爐看成眼,是不是像展場裡的凸眼的三星堆面具呢(1-1-4)

1-1-2
1-1-3





 
1-1-4

不過這個凸眼面具,還有另一層意思,這裡我模仿寶傑哥先賣個關子,從象形及會意來探討這個「蠶」字!在了解「蠶」字這個涵意之前,讓我們先來複習老祖宗造字的幾項原則:

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屈,日月是也。
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
形聲: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
會意: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

這六種造字方式,源自於古老的《周禮》,後由漢代學者整理此六法造字法則並沿用至今,中國字更被世界認為最有系統的造字法之一,以下我將利用這幾種方式分析古字「蠶」的由來。

在分析「蠶」字之前,本人要請大家先回憶原著裡的第二十五章,黃帝時期的亞洲(p450)地理提到,當時的四川盆地是被淹在水裡的,唯一把四川的水排掉的方法,就是將圍繞著四川盆地的山脈打開一個缺口。把缺口打開口,讓水流出去,中國能利用的土地就愈來愈多了!我們可以先假設,那時的中國,(當時的四川盆地還淹在水裡),三星堆文明的發源地不在四川,而是於洪水退了之後,從青康藏康高原與雲貴高原遷徒下去的。

然而,問題來了?這麼大的一個工程,能源、電力從哪來呢?沒有第二個答案,就是從叢而來的,既是從核電廠而來,我們一定不能放過對核能發電的研究!首先,讓我們先來探討核能發電的過程。
在此若您不是台電員工或者曾對電學有接觸的讀者,本人建議您不妨先參如下的網址,用動畫及影像輔助更易了解核能發電的原理。

核電廠的動畫
核能電廠- 結構與反應爐 Fission Reactor Structure


圖1-1-5

在看完栩栩如生的影片後,由本人做個總結,首先如圖1-1-5所示,我們必須將二氧化鈾的燃料丸放入鋯合金管內,製成「燃料棒」,多個「燃料棒」合在一起就成了「燃料束」透過壓力槽的加溫,使鍋爐裡的水沸騰,進而產生水蒸氣以推動汽輪機,汽輪機再帶動發電機以產生電壓,透過輸電系統、配電系統、降壓後送至用戶端,如下圖所示為一基礎的核電設施結構圖1-1-6,節錄自影片內容。

1-1-6

如下圖1-1-7所示:現在我列出蠶的古字(節錄自漢典網站)與蠶的部首
 蠶字

1-1-7
然後分成三個部份!

第一個部份,就是旡,《說文》裡有提到,旡即是胃裏的氣體從嘴裏出來,並發出聲音,即打嗝的意思。我相信古人是有看過類似如網址上所指的動畫的,若您能想像將蒸氣產生器想像成人的胃,在您打嗝時,就好比有氣或氣泡從胃裡被擠出來,有如蒸氣產生器中的水不斷地被加熱,氣泡從鍋底浮上水面,體積由小漸漸變大,最後形成了水蒸氣,成為推動汽輪機的動力來源。由於當時史官記錄員可能無法解釋這種物理現象,因此先暫用旡字來表示其中的意涵。
再來,吾人可從象形觀之,似乎也有點像圖1-18中的壓力槽設計,好似兩支燃料束並在一起的樣子。


1-1-8

接下來,第二部份,如1-1-9所示,讓我們來看「蠶」字體最下面的䖵部,《說文》解字到䖵為「蟲之緫名也」,二蟲爲、三蟲爲蟲、之言昆也,蟲之言衆也,古切,之屬皆從,讀若昆。即我們現在稱之的「昆蟲」,即為「眾多的昆蟲」之意。另一方面,我們由原著知道,山海經裡所謂的「蟲」與「蛇」,主是要用來借代為輸電或燃料的管路或線路,對於1-1-6而言,我們若把核電結構中,升溫主迴路與降溫主迴路考慮進去,不就剛好是兩條蟲嗎?況且這兩迴路的形狀,不也似接近如1-1-9的樣子嗎!
 


1-1-9

最後,圖1-1-7蠶字第三部份是中間的「曰」字如1-1-10,在原著有提到,「昌意」是一個發動機或電動機,如您是電子科或電機科的老師,用象形的方式一定不難猜到,這個「昌」字的上下兩日,一個是指定子,一個是指轉子。同樣的,我也認為這個中間的曰字是用來借代汽輪機的發電模組,凸出來的那條線是當作輸配線路使用。而圖1-1-10凸出像羊角的部份,則可視為連結至中間的「曰」字發電機的循環水路


1-1-10

若我們將以上三項整合在一起,您會發現一個很奇妙的組合,如下圖1-1-11所示。

1-1-11

最上方旡旡如上圖左邊是壓力槽機組的化簡
中間是類似像昌意的汽輪機與發電機,用一個曰代替,凸出去的那一點就像是輸電幹線
中下方的那兩點像羊角則像是代表循環水路
最下方的兩虫代表彎彎曲曲的主幫浦迴路與冷凝器副迴路(可參考以下壓水式核能發電動畫)


因此,本人推測「蠶」的古字,最早應不是用於表示昆蟲,而是在黃帝離開地球後,古人們用來借代的,可試著想像核電廠是個大蠶繭,抽出的絲就像輸配線路一樣,若利用「蠶絲」將所有的核電廠的電網整合在一起,不就活像是個「蠶」的翻版嗎?

《山海經之海外北經》
拘纓之國在其東,一手把纓。一曰利纓之國。
尋木長千里,在拘纓南,生河上西北。
跂踵國在拘纓東,其為人大,兩足亦大。一曰大踵。
歐絲之野大踵東,一女子跪樹歐絲。
三桑無枝,在歐絲東,其木長百仞,無枝。

在原著裡提過,「歐絲」可借代為衛星與地面站的無線通訊;於黎小姐的觀點而言,「尋木」、「跂踵」、「歐絲」、「三桑」是構成一組高壓輸配電系統的各項元件。同樣地,古蜀的祖先,會不會以相似的方似來稱呼由核電廠輸配電的線路為「歐絲」呢?古人是否對現代的輸配電線與輸配電塔借代為蠶絲與桑樹的形容呢?對照尚未校正的古中國地圖(詳見原著P450),四川當時在青康藏高原的東北方,若蜀王「蠶叢」在此,是符合「海外北經」的位置的。

由於開明之前的帝王,皆是以鳥類為稱,表示四川盆地應該還是淹水的,直到核能發電廠「蠶叢」起動後,才可以通電,讓所有的工廠機器開始運轉,有了這些能運轉的工廠,就可以生產各式航空器與船艦,是故各項開採礦產、治水等工程就能迅速起動,我們的老祖宗 - 黃帝一族才能開始「製造」並「傳播」中國人類的文明!

2013年11月8日 星期五

1-2古蜀帝王之柏濩篇


1-2古蜀帝王之柏濩篇




與柏濩有關的史書記載
《蜀王本紀》
蜀之先,稱王者有蠶叢、柏濩、魚鳧、開明。
蜀王之先名蠶叢,後代名曰柏濩,後者名鳧,此三代各數百歲,皆神化不死。
《華陽國志·蜀志》
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次王曰柏濩,次王曰魚鳧。

不知為何,每位對研究三星堆古蜀文明的學者,都對柏濩的記載非常稀少而頭痛不已,吾人只能從上述內容得知以下一個結論。

柏濩:古蜀神話傳說中的第二位蜀王。

由於極難考證,本人將「柏」與「濩」二字分別討論,看能不能在其它古籍得到解答,茲整理如下:

     圖1-2-1

「柏」
《說文》椈也。
《六書精蘊》柏,隂木也。木皆屬陽,而柏向隂指西,蓋木之有貞德者,故字從白。白,西方正色也。
《春秋緯》諸侯墓樹柏。
《前漢·東方朔傳》柏者,鬼之廷也。又大也。與伯通。

由上可知,柏字通伯、栢。若以植物的解釋來說,柏樹的特徵為常綠喬木,葉鱗片狀,結毬果,有“扁柏”、“側柏”、“圓柏”、“羅漢柏”等多種。木質堅硬,紋理緻密,可供建築及製造器物之用,為我國分佈於西南及陝西、甘肅、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等地常見的植樹,其中以四川、湖北西部和貴州最多。此外,柏樹也常用於墓園植樹,古人迷信在墳地種植松柏有防止鬼魅的騷擾,松柏是古代用來驅邪的吉祥植物。本人覺得如此尚不夠看出「柏」的其它特性,故再將將柏拆成「木」、「白」討論如下:


圖1-2-2

(甲古文)
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從屮,下象其根。凡木之屬皆從木。莫卜切〖注〗徐鍇曰:“屮者,木始甲拆,萬物皆始於微。故木從屮。”

上有樹葉,下有樹根

圖1-2-3:(甲古文)
(金文)
圖1-2-4:(金文)

(甲古文)  (金文)
《說文》陰用事,物色白。從入合二。二,陰數。凡白之屬皆從白,古文白(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陽之明為白,從“白”的字多與光亮、白色有關。本義:白顏色)

綜如上述,本人整理「柏」的特性如下:
1.「柏」是一種常見的高大植物,有強韌的樹幹與多個枝葉。
2.「柏」有驅邪的作用
3.「柏」適合用於建材
4.「柏」中「白」之甲骨文代表太陽,還有喪葬用衣之顏色

看到白的甲骨文與金文,我突然精神一振,在三星堆展覽時見到蜀人對太陽崇拜的各項器具,便有了線索。若「白」代表太陽,便與三星堆古時的太陽神有了聯繫。接下來讓我們繼續研究「濩」這個字。


「濩」
圖1-2-5

屋簷水下流的樣子。
《說文》雨流霤下貌。(霤為屋水流也)
《山海經》松果之山,濩水出焉。 又濩濩,水名。
《山海經》泰戲山北三百里曰石山,濩濩之水出焉。《註》濩,音如尺蠖之蠖。 又鳥名。
《山海經》靑丘之山有鳥,名灌灌。《註》灌灌,或作濩濩。
《周禮·春官·大司樂疏》濩,卽救護也。救護使天下得所也。一作頀,亦音獲。
考證:〔《揚雄·甘泉賦》婣娟蠖濩之中。〕 謹照原文婣娟改蜵蜎。


 





圖1-2-6

灌字有二種解釋,一解釋為「叢生的樹木」如下:
灌木,叢木。又,木族生為灌。――《爾雅》
,叢也。――《小爾雅》
集於灌木。――《詩·周南·葛覃》
其一解釋為「流注」的意思,如下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莊子·秋水》
如灌地、灌溉、灌輸,濩即灌,灌注之意,在竹書紀年裡,我們甚至可常見到「斟灌氏」這個氏族。

規蒦,商也。即商度;謀劃之意。

圖1-2-7:雚(甲骨文)  

圖1-2-8:雚(金文)

若讀者喜歡原著,應該還記得「巫」代表一種螺旋槳兼具核能動力的飛機吧!在小姐的著作中,也曾解釋山海經的「巫」字是一種纜車。然而本人在查完雚的甲骨文之後,我真的楞住了!曾經於木柵求學的我,卻沒想到這個雚字,竟然與母校附近的「貓空纜車」相似度極高。若把它上下分拆,很好辨認,上半部是纜車,下半部是一座山,左下角的那三畫,更有學問了!如果您曾學過電學,一定不難發現那是「接地」的符號吧!

 
圖1-2-9:輸電鐵塔與纜車系統的化簡


圖1-2-10:纜車常用於「山」間的運輸
 
圖1-2-11:這!…該不會是電學裡「接地」的符號吧?
  
 還有如果大家有仔細觀察,可以發現纜車路徑上的高塔還有一種功能,就是搭配輸配電塔使用!既然有輸配電塔,那就一定有輸電線路從電塔上經過。大家還記得本人曾於介紹蠶叢時所提到古人對現今事物的分析法嗎?若用「蠶叢」所產生的電力推動纜車機廠的輪機,牽引「雚」這架纜車系統的同時,除了可運送人、物資到山上的指揮中心以外,電力也可透過纜車路徑中的輸電鐵塔傳送至山下或另一個山頭,若當時四川盆地是淹在水下的,盆地四周皆是高山峻嶺,那麼透過各山頭的輸配電鐵塔與纜車,於空中輸送電力物資與人力,在當時應算是經濟的選擇,其想像圖如下所示:

接下來,讓我們來探討山海經之中與「柏濩」、「柏灌」相關的詞句:

《山海經‧海內經》:
山青水之東,有山名曰肇山;有人名曰柏高,柏高上下於此,至於天。
郭璞註:「柏子高,仙者也。」

《山海經‧南山首經
又東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䨼。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有鳥焉,其狀如鳩,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澤。其中多赤鱬,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鴛鴦,食之不疥。

西晉郭璞對柏高的解釋很間單,柏高即為神話傳說中的仙人,但我並不這麼認為。從字義上來觀察,柏高有一別名叫「肇山」,然而「肇」是什麼意思呢?讓我們來看一下「肇」的古字
 

圖1-2-12:(甲骨文)  

「肇」從《說文》看來,有撞擊、起始之意,但你若google肇山或柏高的各項意思,搜尋到最多解釋,莫過於「天梯」了!為何?因為它可「上下於此,至於天」。這讓我不禁想到了傅鶴齡老師於關鍵時刻節目裡所提到googleNASA合作的「太空電梯」的工程,然而很巧的是,「肇」字的甲骨文,不就正像一個太空電梯的結構嗎?若您將右邊想像成天梯的主結構,左邊想像成維持環控電力的太陽能板。那不就如同山海經文裡的「上下於天」嗎?假若外星人黃帝一族是從別的星球移民到地球來的,在得知不能呼吸地球的空氣後,必須先派先遣工兵部隊將「蠶叢」電廠建好,並將電力引至離太空最近的高原以節省「天梯」的製造成本,在「天梯」造好之後,利用地心引力停泊的黃帝星艦,地面與太空站互相接合住後,就能夠派遣更多科學家、工程師到地球上傳播生命、發展科技,也能夠透過這「柏高」天梯,傳送地面蠶叢電廠產生之電力與工廠所生產的物資,「黃帝文明」就可「開始」發揚光大了!而古人看到這支記錄片的同時,「柏高」上升下降的速度可是非常快的,自然以為是「撞擊」地面或太空的工作站。由以上的想像,本人推測「肇山」、「柏高」很可能是黃帝一族上下太空的裝置或地點。以現今的科技來說,建造地球同步軌道電梯上太空的成本,遠比發射火箭來得安全與可靠,不是嗎?



















圖1-2-13:太空天梯之設計

資料來源: http://www.gadgetoflife.com/?p=6307


圖1-2-14:太空天梯模擬圖

接下來對於「」這個字,於原著第十四章「鳥」的討論裡有提到,「灌灌」是偵察及守衛用的飛機,定期於天空中巡邏,當時若有如山海經裡蚩尤強大的敵國,那麼空中的防衛也是不可缺少的。
由原著可知,遠古時期四川盆地還是淹在水底下的!可以利用航空器起降的陸地不多,隆起來的山脈,大都不能拿來作為航空器升降的跑道,唯一變通的方法,就是製作能垂直起降的飛機或是可垂直起降的發射台。
在參觀完三星堆展覽後,我對「通天神樹」(圖1-2-15)這項文明非常有興趣,開始在網路上尋找各項資料,我一直感到「柏濩」與「通天神樹」可能有一密切的關聯。


圖1-2-15:三星堆青銅神樹

皇天不負苦心人,在一個江西衛視的視頻裡,可能找到了答案。
這一集是對三星堆文明的專題探討,其中一位研究雲南西雙版納少數民族的專家-楊干才,於製作「蛻變」阿卡族人記錄片時所收錄的阿卡族神話,深深引吸了我。採訪中曾提到,考古學家於三星堆挖到的大量貝殼,歷史學家稱其為古蜀國與東南亞各國至印度洋進行貿易的證據。但西雙版納的阿卡人可不這麼認為,他們反而認為貝殼是他們的祖先「天人」。阿卡族有一項習俗,就是在矮小樹叢的葉杈上擺上貝殼,以祭祠、紀念從「天樹」上下來的祖先。

PS.「蛻變」這部紀錄片小弟在淘寶網上找很久找不到,希望各位大大若有獲得此部紀錄片的線索,請不吝能提供小弟,謝謝!

阿卡人觀點:
1.海貝是長在大樹上,代表生殖。
2.古聞在大樹上的海貝每年都會降下物資,通過樹上的渠道,將物資降落在人間。
3.天上掉下多少海貝,地下就會有多少人。
4.專家推測此海貝作為當時三星堆與印度洋進行經濟活動之證據但阿卡人說這海貝不是代表貨幣,而是代表天人,天上的人!

從以上跡象顯示,柏濩好似不是我們一般想像的大樹或是帝王,茲整理相關的特色如下:

1. 柏濩是一座臨近河水邊的巨型的建築物,水的浮力亦能降低天梯降落時的重力。
2. 柏濩有升降與燃料灌注的功能,故周圍有配備相關的軍事設施與巡邏機。
4. 柏濩可能配合「蠶叢」纜車建構電力系統與物流設施。
5. 柏濩可能曾被阿卡族人的祖先見過,並用口耳相傳的神話流傳下來。
6. 外星人於太空中的母艦能透過柏木獲得地球發電廠提供出來的能源進行補給
7. 外星人從母艦到達地面後,可透過山與山之間類似纜車的交通工具」進行人員、物資的運輸

最後,本人最後做一大膽的推測,「柏濩」就是繼地面的蠶叢核電廠建立後,由黃帝一族所建造的太空站與地球連結的市鎮中心,並且有一座太空電梯直達「天廳」,而這市鎮中心的起點,應該是在建水面上,或是在河邊的陸地,這樣才能降低承載艙下降時的重力加速度之影響與增加水源補給的便利。而這座市鎮中心的周圍警備森嚴,隨時都有「灌灌」偵察機巡邏,保護天人及凡人的安全,週遭應也有設立採礦工廠與物流中心,並可能有類似「雚」的纜車穿梭於山與山的工廠之間,隨時補充黃帝族人所需要的能源及物資或生產航空器的原料,以下為本人繪製「柏濩」的假像圖


1-2-16 「柏濩」的想像圖

楊干才於阿卡族專訪的神話記錄,對吾人追尋中國歷史的起源提供一重大線索,若「柏濩」就是三星堆出土的「通天神樹」,不難想像,「通天神樹」即為天梯、繿車系統、導航台、燃料與電力中介站的綜合體。這讓我不禁想起「超時空要塞」卡通裡的MACROSS號,大家還記得在地球人與巨人的毀滅之戰中,靠著林明美的歌聲讓祖那達人倒戈,進而贏得了戰爭,戰後為了重建地球而讓MACROSS號泡在水裡變成市鎮中心的那個畫面嗎?無論您是否看過,本人強烈建議您觀賞或復習第28集,因為我就是從這一集找到「柏濩」與「通天神樹」的靈感的!。















圖1-2-17: 超時空要塞MACROSS





















圖1-2-18 :67年級生熱血沸騰,變身為人型的MACROSS
















圖1-2-19:浸在池水的MACROSS號(第28集)

 



圖1-2-20:連結MACROSS號的纜車系統(第28集)

圖1-2-19為泡水的MACROSS號,像不像古蜀神話裡的「柏濩」呢?比照後期擔任地球重建中心的MACROSS號,當古力華艦長下令擊退來侵犯的敵人時,指揮官早瀨未沙就要下令給男友一條輝,命令他率領巡邏的空防機群給予還以顏色。一條輝開的戰機,會不會就是「灌灌」呢?而MACROSS號泡水的模樣,像不像2012世界末日後的地球文明重建指揮中心呢?古時的蜀國,是不是如同原著所述,在黃帝與蚩尤大戰之後重建的呢?超時空要塞卡通影片的劇情,會不會就在史前N萬年前就上演了?對此部卡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觀宅神朱學恆的網站 http://blogs.myoops.org/lucifer.php/2008/01/13/macross)。

話說回來,在原著中曾經提到,黃帝製造大洪水的目的,其中之一是要淡化戰後核災對環境的汙染,因此在大禹在治水之前,必須要對中國大陸的地形做一詳細的考察,但當時黃帝與蚩尤剛戰亂完,大陸的東南方應是一片死寂,到處都是核輻射塵,此時黃帝若要延續人類的文明,應是將倖存者運至避難的高山碉堡內部再行重建。因此本人大膽猜測,在黃帝想把四川盆地的積水疏導之前,一定是先派了土木工程考察團至四川建立基地後,再逐步實施治水的工程。在原著第二十六章的敘述中,認定大巴山西端的米倉山和龍門山是一條連續不斷的山脈,因而造成四川盆地成為一內陸海。為了要使洪水由北流向南方,黃帝才派了鯀船鑿開此連續的山脈,於大洪水時將盆地的水導出過後封住,才會有現在的嘉凌江與成都平原。我們先假設在「四川成都平原工程團」仔細考察後將研究成果呈報給黃帝,由黃帝核可後開始執行,其原因有三:
1.將四川的積水疏導至東南方以減少戰後輻射塵的汙染
2.疏導炸毀蚩尤國大陸後所造成的洪水,減少戰後損失
3.將四川盆地裡成都平原的海水導出,增加可以利用的土地

在柏木的基地與地理考察完成後,黃帝即派出了工兵部隊進行相關的水利工程,第三位蜀王「魚鳧」即將粉墨登場!